首先,EB23是不是10年排期還有待商榷。
簡單說,現在的狀態是
EB3快于EB2。這個少年們不理解,我解釋一下:主要是EB2含有大量的NIW,NIW不需要雇主支持、可以在海外等綠卡,因此很多博士海歸之前、或是訪問學者之類的走之前拿一個NIW,導致EB2大量堆積。
EB3大概只需要3年半甚至更短時間左右交485(從排期日子開始算),我只等了2年零10個月(如果我排期早一個月,則可降低到約2年零4個月)。當然,前提是不跳槽(不用重新辦PERM)、不耽誤、可降級。因為485拿到后,基本上99%無風險了,所以485上交可以認為任務基本完成。
所以,10年排期暫時不存在。有時候排期會倒退到史前,這個日子毫無意義(倒退到1783年和2008年是一樣的,因為都沒人),不懂行的才會認為倒退到2012年就說明排期是6年。
EB2的排期慢,3到5年應該成為常態甚至可能更慢,但EB2如果可降級,按EB3算。所以簡單來說,IT大公司辦的可降級EB2其實排兩條隊、也就是EB3;搞科研的NIW命苦沒辦法,等吧。EB2有可能更慢的原因是中國科研力量和素質的提升。
第二,討論下原因和現狀:EB3排期快,是因為各個行業供應少、IT獨大的就業形勢。2008年,也就是上一次經濟危機前,大量專業就業都很好,所以EB3排期很長;2008年后的10年,IT崛起爆炸,導致碼工是H1B和EB2、3的主力,但其它各個行業有所萎縮,所以EB3不增反降。此外,移民系統日趨完善,導致小公司作假和申請難度都上升,更有利于穩定大公司的綠卡政策和名聲優勢。
需要理解移民局的統計系統:3個PERM不是代表三個申請人,可能是一個人跳槽三次;但一個PERM又可能代表多個人,因為一家帶綠幾人就占幾個名額(假設一個人已婚帶兩個中國娃,則四個名額被占用)。此外,很多人拿了PERM但EB1通過甚至海歸等,也導致PERM虛高。所以這些數據說明問題,但又不說明太多。
第三,整體來說:
投資移民排期不斷變長(雖然與主題無關),容易理解,因為京滬隨便一套房就走人了;
EB2會逐漸變長;EB3會相對維持不動,非常快;
EB1照舊,基本上一直有名額;
所以,這種情況下,IT繼續擴大身份上對其他行業包括科研的優勢,為何?
IT不需要身份支持,排綠卡期間也可以進第一流的公司,較少存在身份壓低工資的情況;
IT大公司支持辦身份遠比其他行業公司力度大,導致大部分辦的EB2都可降級,相當于排兩條隊,更快拿到卡;
科研除非拿EB1,否則NIW等肯定慢于EB3;不用說需要煎熬了;
IT跳槽容易、一旦140批了可以跳一次,交485時還能跳一次(嚴格來說,跟排期和行業沒關系,但是EB3的快排正好跟IT跳槽節奏(2年左右)非常符合);
所以說,如果想排,就老老實實排吧,不用天天過多研究報告和人數。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,就是個時間問題。綠卡不難排,難的是其中的煎熬和心態的調整。